九年級讀后感:《先生》讀有感
-
+
成熟大叔
溫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蘿莉
靚麗御姐
先生,一個稱謂,一種修為、一卷雋永、一份崇敬、一種精神。他們的背影,就是我們民族的正面。
無論是投身大學講壇還是鄉村教育,當時的先生們也許并不知道自己會在歷史上留下怎樣的一筆,僅憑著自己的理想、信念,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兢兢業業奮斗在教育前線。十位先生,十段人生,均奉獻給了文學與教育,讓人肅然起敬。
《先生》這本書吸引人的不是書籍本身,而是背后熠熠生輝的先生之風。如,梅貽琦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陳寅恪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教育,國之命脈,而先生又為教育之魂魄。今天,中國的高等教育需要“先生”,更需要為培養具備“先生”品格的人而努力。
在我人生的過往中遇到過很多老師,他們中很多人影響甚至改變了我的一生。有讀大學本科期間講授專業課程的老師;有指引和帶領我走向科研道路的導師;有對我有知遇之恩、提攜之情的團隊帶頭人……他們好像一盞盞明燈,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從他們身上,我感悟到了做“先生”的偉大,學到了如何站好三尺講臺、如何培養好學生。《先生》這本書是在機緣巧合之下,在我從教將近10年的時候,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推薦給我的。盡管他與我從事的研究方向交叉并不多,但是僅有的幾次交流卻讓我受益匪淺,開始不斷地思考:如何做好一名大學老師?高等教育應該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
中國的高等教育起源于1895年。120多年來,經過不斷地調整與變遷,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等內在精神。德育為萬事之本,在學生心中根植理想信念的種子,在合適的時候,這顆種子就會生根發芽,照亮他的人生。因此,大學老師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領,就變得尤為重要,以專業技能知識為載體開展育人工作,從各個角度講述“中國方案”,引導學生梳理“中國自信”,將正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傳導給學生。那么,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有愛國之情,還有強國之志和報國之行,通過教學引導他們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民族事業之中。
我們受益于“先生”們的文化傳承,受益于“先生”們的思想和精神,受益于“先生”們早就為我們樹立的一切。當我們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我們就要將這份文化、思想和精神傳承給我們的學生,將課程扎根于中國歷史傳統,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學生成長提供精神引領。
作為青年教師,未來的路上,我愿意努力成為一名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的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愛崗敬業、甘于奉獻,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立足崗位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科研工作中,潛心研究,勇于創新,不斷進取,將科研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