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描寫人物和事件有哪些手法橋段?
-
+
成熟大叔
溫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蘿莉
靚麗御姐
寫小說對你地文學修養跟自身地思維要求都挺高地,開始可以試著寫短一點地,因為越長情節越復雜,而且人物地關系也越混亂,開始就寫長篇肯定寫不好。像紅樓夢,里面地情節曲折,文辭優美,而且就是人物關系都復雜地頭疼!看一遍就理清人物就有點困難。就這樣先試著寫短篇小說吧。就像如魯迅就有很非常多短篇小說啊,也有較強故事情節,但不是很非常復雜。這樣可以鍛煉你地思維,提高想象力。寫寫以后就會感覺自己本人寫地比較順了。
創作方法:
有這類的書籍,講具體的人物描寫,情節安排,但是,這種書是高級教材,沒有一定的水準看不懂。
動作表情、人物描寫,都是寫小說中最最基礎的部分,就好像寫字的時候認識橫豎撇捺一樣,只能自己摸索。自己做摘抄吧。
一、與明星大結合
在小說中人物太多不好控制,尤其對于我這種記性平平的人,但人物少也要注意,注意為他們所設定的性格要貫徹到底(當然不是說性格固定不變,而是說骨子里的特質要有個連貫性、穩定性)。
要做到這點并不容易,有時可能寫到興起就忘了人物的原形,我就曾看過一部電影,當中男主角演的前部分跟往后劇情判若兩人,而且是“無厘頭”(莫明)的變,看得我也――“無厘頭”!
我個人會用一種方法,就是先把一些合用而又令我印象深刻的人套用在小說人物身上,我往往會用明星,因為明星的形象鮮明,不用故意去記都有深刻的印象,當然也會用上其他人,包括朋友或我討厭的人。
舉個實例,比如我設置的女主角是貌美而又機靈的女生,我可能會選用張柏芝,這樣我就有了明確的定位,當然在過程中我會加入其它元素,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二、建立超級詞庫
首先聲明,有些人確不需要這樣做,但對我來說,一個有條理的詞庫是很有幫助的。
第一步我會先做收集工作,比如在書上或網上,看到別人寫得好又覺得有機會用到我寫作上的詞語就馬上記錄下來,然后用軟件把它們做個歸類,比方說,形容眼眸的、形容動作的、形容兇惡的.........我都一個一個的收集起來,到用的時候就像在倉庫提貨一樣套用上去,同時我也會收集成語、俚語等。
在收集的環節上,乘車正是個好時候,我通常會在看書的同時手持螢光筆,一遇上合適的就打標記,就像不斷吸收養份一樣。
看的書除了小說外,也可看看別的,比如旅游書,會出現很多用來形容地形山勢的詞匯,這一切都有機會大派用場。
三、保持適當心情
如果我想寫的是一本(或其中一些環節)悲涼的書,那么我會保持自己的感性,例如我會放一些較為傷感的情歌,或看一些悲劇,反之,如果要寫開心的,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心情開朗,說不定會先吃一頓大餐再回來寫。
在我而言,要在我心情欠佳的狀態下去寫輕松幽默的環節是不太可能的,字里行間總會出賣我!
我也會選擇夜間寫作,特別是下著雨的夏夜,我覺得特別有詩意,倍覺浪漫。當然每個人的感覺不同,只需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了。
四、睡前胡思亂想
在我寫第一本小說的時候就最常用這方法,我睡覺都不本份,總喜歡胡思亂想的,在我腦海中會出現一個舞臺,小說的每段劇情就在這兒上演。
該晚腦海里的劇情就是第二天要寫的內容,腦里一集一集的播放著,跟播放電視劇相仿,我想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比較集中,我可以不用像平時要兼顧其它事情(如一邊打字一邊去想),而是在漆黑一片、寂靜一片的氣氛下構想,這種感覺很好,我一方面是導演,另一方面是觀眾,人物的形象完全突現,非常深刻。
對!換言之日又寫、夜亦“寫”,我不知道我的寫作速度算慢還算快,我寫過兩本十萬字的小說,各用了四天時間。
五、不恥下問
讀過我的小說的人必然成為我追訪的對象(若有機會的情況下),給我問得細致,煩死他們了,哈哈。
因為小說里的每段劇情,人物形象或說話時的神情,只有自己最清楚,但有時也自以為清楚,別人看了是怎樣的呢?能想像得出當中的氣氛情況嗎?最忠肯的還是要問人,而且問的不是一個,越多越好。
我還會問對方認為哪個橋段最感人、最精彩、最凄涼、最吸引等等。
有時過份投入就容易跌入閉門造車的陷井,通過虛心的請教,我想這一切對日后的寫作必帶來好處。
不要生搬硬套。
另外
關于中外小說人物描寫比較與鑒賞
中西古典小說在人物描寫方法上有明顯的差異
主要表現在:
中國古典小說注意寫人物細節的動態過程和動作特征。這種動態的細節敘述使得中國古典小說能夠“極省儉”地畫出人物最有特征的神韻。因為要從動態和動作中提煉寫人細節,中國古典小說中人物的心理描寫相對西方小說來說確實少了許多,但中國古典小說在描寫人物復雜、微妙的心理時,也是結合著動態性和動作化的寫人細節來進行。
西方小說,特別是西方19世紀下半葉以后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則多從人物的心理、意識中選取、提煉人物的情感細節,形成與中國古典小說區別明顯的寫人物深層意識和深層心理動機的藝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