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場作文素材:名人故事(三)
-
+
成熟大叔
溫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蘿莉
靚麗御姐
【素材展示6】
作為女性,武則天絕對是我們的驕傲。作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開創貞觀啟開元的輝煌盛世何等的意氣風發。她的意氣讓人折服,歷史掌權的女性不在少數,可沒有誰像她那般掀開那一道珠簾,穿上金燦燦的龍袍,君臨天下。她的意氣不止在此,更在于她留下的無字碑,讓后人去評述她的功過。這個女人,真可謂將意氣二字發揮到了極致。(2006年湖南省高考滿分作文《談意氣》)
【所用話題】談意氣(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題)
【素材點撥】本文選取“意氣”一詞的第二個義項“意志和氣概”作為論述的對象,由毛主席在《沁園春?長沙》中的“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引入論述,既而由君而臣依次用劉邦、韓信和司馬遷或正或反充分的闡釋意氣的涵義,但作者還沒有就此而止,更深入一步,以女皇武則天為例,有理有據的寫出了“這個女人,真可謂將意氣二字發揮到了極致”。這樣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更昭示了意氣卻不僅是男子的專利,更加全面的將意氣的涵義論述到了極致。
【素材展示7】
“馬謖遭斬”不失為一個警示我們甭意氣用事的教訓。馬謖自恃英明善戰,但因一時意氣用事而痛失街亭,最終,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因意氣用事而導致的悲劇已幕幕上演,歷史的教訓已告訴我們:不要意氣用事。怎樣才能做到不意氣用事呢?(2006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談意氣》)
【所用話題】談意氣(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題)
【素材點撥】相對于“意氣”一詞的其他兩個義項,意氣用事要比較難寫一些,因為它太容易流于平淡,當本文的作者卻能從歷史事件寫起,以史為鑒,極具說服力。就以本則材料為例,作者用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的悲劇警示世人不要意氣用事,并由此將文章引入更深入的論證“怎樣才能做到不意氣用事呢”,用筆不多,收效蠻大。
需要指出的是,在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這則史實,我們還可以分別從諸葛亮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不經過嚴格的考察,貽誤軍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反面)以及他的公私分明,軍紀嚴明(正面);馬謖的不從實際出發,聽不進良言勸告(反面)以及他的敢于承擔責任等方面展開論述,從而支撐不同的論點。特別提醒,對材料的多角度運用是使用材料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開拓思維的好方法。
【素材展示8】
(1)“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忠哉諸葛亮
曾幾何時,漢室后主三次訪孔明于草廬之中,曾一味不肯出仕,獨守茅廬的臥龍小諸葛被玄德的肺腑之言撼動了心靈之后,他便發誓為國效忠替民請命,以至于興復漢室的重擔從此便歷史性地落到他的肩膀上。他并非覺得沉重,因為他滿心是欲報三顧茅廬的恩情,滿腹是興復漢室的熱忱。作為一位忠臣,他晝夜苦思冥想,細心鉆研救國救民之道。
玄德既沒,孔明才開始意識到自己肩膀上的擔子有點沉重了,并非他年邁已近。劉備去時,他揮淚如雨,他失去了一位開明圣賢的君主。從此,興復漢室的重擔完全落在了他的肩膀上。此后,他便以“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時刻警示自己,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你——諸葛孔明,用忠誠的肩膀擔負了一片歷史的天空!(2006年遼寧高考滿分作文《肩膀》)
三顧茅廬的故事人們已經耳熟能詳。
(2)劉備屈尊三顧尋訪臥龍,孔明隆中對策縱談天下。
此后,劉備從亡命將軍變為了一方梟雄,諸葛亮也開始了他叱咤風云的政治生涯。從占據荊、益二州到白帝托孤,兩人肝膽相照,心神無二,被后世視為君臣信賴的典范。
《三國志》作者陳壽稱之為“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人炎盛軌。”也許是因為歷來英雄相惜,千古同慨,憂國憂民的詩圣杜甫感嘆道:“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然而,時至今日,每每讀到《三國演義》中那段精彩的“三顧茅廬”,在慨嘆的同時,又想到了另外一點——求賢之道。(2006年湖北滿分作文《“三顧茅廬”的求賢之道》)
【所用話題】(1)肩膀(2006年遼寧高考作文題)
(2)帶“三”詞語的聯想與感悟(2006年湖北作文題)
【素材點撥】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劉備稱帝后,任蜀漢丞相,后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當政期間勵精圖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發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圖中原,未能如愿。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今陜西省勉縣境內)軍中。隨著《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流傳,諸葛亮也成為眾人稱頌的智慧的化身,忠貞的典范,后世人用詩、詞、對聯等各種形式表達對他的仰慕和頌揚。“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高度精練的概括了他的一生。“一代諸葛武侯,其情,蒼天可表;其義,大地為之動容;其智慧,千百流傳;其忠誠,為后世人所景仰,可謂:一縷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間!”高度評價了他的精神節操。在材料(1)中,作者另辟鼷徑,以形象的手法將諸葛亮一生用肩挑重任來形容,深刻地揭示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動力——“用忠誠的肩膀擔負了一片歷史的天空!”扣題緊密,形式新穎,大氣磅礴。在材料(2)中,由《三國志》“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人炎盛軌”的評價引入論題,既作為分析的對象,又當作有力的力證,一舉兩得,甚是巧妙。
【素材展示9】
鄧艾滅蜀,在劍閣遭遇姜維的全力阻擊,多次強攻未果,損失慘重。這時的他,并未“三思而行”,而是果斷地決定派精壯士卒在崇山峻嶺中開鑿道路,遇懸崖軍不能進,也沒有“三思而行”,毅然決定以氈子裹身滾下,結果順利地出奇兵繞道江油,使蜀兵毫無防備束手就擒.成都順勢拿下。假如,凡此種種他都“三思而行”,那么在他舉棋不定之時姜維就可洞察其機,以姜維的智謀和勇力,鄧艾是難逃孤軍深入,全軍覆滅的命運的,成就滅蜀的偉業更是天方夜譚。
與鄧艾行事相反,諸葛亮倒是事事“三思而行”。魏延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本是條妙計,無奈諸葛亮顧慮太多,將對手考慮得太聰明,經“三思而行”,最終放棄了計劃,使得大好戰機就此溜走,以致六出祁山而無功,幾伐中原而未果,憾死五丈原軍中,留下“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慨嘆,也留下“奇謀為短”的感喟。(2006年湖北滿分作文《拋開“三”的羈絆》)
【所用話題】帶“三”詞語的聯想與感悟(2006年湖北作文試題)
【素材點撥】這則材料最突出的特點是針對同一則史料曹魏滅蜀作者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論述,先是就鄧艾的不“三思而行”用反面假設的方法論證了事事三思反而會畏首畏尾,貽誤時機。接著又把人們普遍認為滿腹奇謀妙計的諸葛亮作為剖析的對象,出語驚人的指出諸葛亮之所以會憾死五丈原,就是因為他太過三思,顧慮太多,只留下“奇謀為短”的感喟。也許作者對于諸葛亮及魏蜀之戰的分析有失偏頗,但并不影響文章論證的力度,就如同人們都是贊揚蘇洵《六國論》的宏辯,而不以純史學的觀點來苛責他的正確性是一樣的,在論證的過程中就是要選用于自己論點有利的角度進行詮釋,但斷章取義強詞奪理是決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