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讀好書,善思考,勤動筆_3000字
-
+
成熟大叔
溫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蘿莉
靚麗御姐
專稿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
《彼岸的蘆葦》是我縣評論家新秀國穩(wěn)社的第一部評論文集。這部評論集包括“書與人”、“秦之聲”、“序與跋”、“編與讀”、“聽與說”、“附編”六輯。除了“聽與說”是其在某些座談會或頒獎儀式上的發(fā)言稿和“附編”是張興海、何群倉等著名作家對他的評論文字而外,前四輯主要是對作家作品的評論。
讀罷他的評論集,我感慨萬千:作者好讀書,讀書之多,是我所不及;作者愛讀書,讀好書,部部經(jīng)典是我所不及;作者善思考,勤寫作,精評論,且大量評論作品在全國各類報刊雜志發(fā)表,是我所不及。
他的評論涉及面極廣:第一輯“書與人”中包括余華的散文隨筆創(chuàng)作、史鐵生的《病隙碎筆》、殘雪的《殘雪散文》、張抗抗、孟暉及徐小斌的“名家漫步藝術殿堂”叢書、曹文軒的理論專著《小說門》、周一良的自傳《畢竟是書生》、徐光和嵇簫桐合著的《教育無痕——一位中國媽媽的教育感悟》、余杰的隨筆集《老鼠愛大米》、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唐弢的《晦庵書話》、丁言昭編的《郁達夫日記》、沈昌文的隨筆集《閣樓人語》、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的《鋼琴教師》等小說創(chuàng)作;第二輯“秦之聲”主要包括葉廣岑的《夢也何曾到謝橋》等家族文化系列小說及其長篇生態(tài)文化札記《老縣城》、張興海的長篇歷史小說《圣者老子》、何群倉的長篇小說《路上有狼》、趙豐的散文集《秋天備忘錄》等;第三輯“序與跋”包括張芳紅的詩集《花開的聲音》、肖平的《肖平油畫選》、何俊峰的散文集《故鄉(xiāng)聽雨》、惠智勇的詩集《峽谷履痕》、李志健的詩文集《人生履痕》;第四輯“編與讀”主要包括“關于李明濤及其散文”、“關于景衛(wèi)平的散文”和趙永武的短篇小說《離婚女人安小雅》等。
在作者所評論的諸多作家作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四位:
第一位是葉廣岑,之所以對葉廣岑印象深刻,是緣于作者在書中反復提及。前兩次提及都是在第二輯“秦之聲”中——首次提及是在《情緒·情感·情調·情境——讀葉廣岑家族文化系列小說》一文中,第二次提及是在《像大山一樣思考——讀長篇生態(tài)文化札記<老縣城>》一文中,第三次提及是在第五輯“聽與說”——《向葉廣岑這樣的作家學習什么?——在中國作協(xié)調研葉廣岑掛職座談會上的發(fā)言》一文中。讀罷這些評論文章,我才得知著名作家葉廣岑曾在周至縣掛職縣委副書記八年時間,而她的散文集名作《老縣城》就是在掛職期間寫成的。為了寫作,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她至今未婚。《老縣城》其實就是以“周山至水”為背景寫成的長篇生態(tài)文化散文札記。為了這部札記,葉廣岑先后兩次扎進深山,體驗生活。國穩(wěn)社在第二次提及的文中寫道:“全書分為《儻駱道》、《老縣城》、《土匪們》、《老百姓》、《大熊貓》、《華南虎》、《眾生靈》、《山與水》、《保護神》9章,以23萬字和數(shù)百幅圖片的篇幅,再現(xiàn)了迤邐的自然山水、古老的人文勝跡,為讀者展示了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質樸的山鄉(xiāng)風情。”并高度評價說“長篇地域文化札記《老縣城》的出版,填補了空白,彌合了遺憾,使周山至水不再沉寂。在作家葉廣岑之前,似乎還沒有人這么系統(tǒng)地、歷史地對這片凈土進行全方位的解讀和深層次的挖掘。”
另外,作者還在第三次提及的文中對葉廣岑的精神力量給予了高度贊賞。他說“拿葉老師來說,她所經(jīng)歷的苦難,她所遭遇的坎坷,她成名前的默默耕耘精神,她抵抗風雨的心理成熟度,她生活中的人格完善度等等,我們具備嗎?特別是她的坦然、大氣和包容,我們具備嗎?所以我們沒能取得她那樣的專業(yè)成就,是很自然的,也是公平的!......然而她帶給大家的,卻是一種氛圍、一種氣場、一種標桿、一種力量。這比什么都重要!”
這是作者讀書時的思考,也是我之所以記住和敬佩葉廣岑的真正原因。
第二位是何群倉。之所以記住他,是緣于自己與他有過兩面之緣。他是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當時自己經(jīng)熟人介紹,想加入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就先后找他兩次,為的是讓他在《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登記表》上簽字。首次找他,他沒簽,緣于我將表填錯。第二次又找他,他不僅爽快簽了字,還給我做了有關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的理論指導,令我感恩不已。沒想到,何老師的名字卻偏巧又出現(xiàn)在國穩(wěn)社的評論文集中,且國穩(wěn)社還對他的長篇小說《路上有狼》先后做了兩次評論。首次評論是在《身份政治語境下的鄉(xiāng)村敘事——評何群倉長篇小說<路上有狼>》一文中,緊接著是在《生死絕戀中的人性悲歌——關于<路上有狼>的文本細讀》一文中。然而首次評論令我印象最深。在首次評論中,作者從“時代特征”、“地域特點”、“人性特質”、“戲劇特色”四個層面,對《路上有狼》從宏觀角度做了精準的解讀和評論。特別是“地域特點”部分的解析,令我印象頗深,尤其是小說中富有地域特點的語言舉例,我都摘抄了不少,因為這些語言就活生生存在于我們身邊,而我卻不曾留意,更不曾將其用在寫作中。然而這一點,卻被國穩(wěn)社發(fā)現(xiàn),并在作品中加以評論,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尤其令我汗顏的是,讓我心懷感恩的人的作品,我至今竟然還沒讀過。然而國穩(wěn)社卻不惜筆墨對其作品精讀細剖,令我備受震撼:我現(xiàn)在讀書,難得有這種思考,這不能不說是國穩(wěn)社給我上了很好一課。
第三位是張興海。記住他,早在上高一時。那時,我在周至中學就讀。學校聘請張興海來校為我們做了一場報告。他的成名作《死囚車上的采訪》就是我當時的班主任白一凡老師推薦的。我記得很清,白老師當著大家的面說“這本書寫得很不錯!”。這就是張興海給我的初次印象,然而卻由于白老師,我記住了這個名字。又令我意外的是,卻不巧又在國穩(wěn)社的書里見到了他。這就令我倍感親切。于是跳躍式地就將書翻到了《水的詩學——長篇小說<圣者老子>意向解讀》中。作者在該文中說“在結構原則上,《圣者老子》是一部不以故事見長、不以情節(jié)取勝的散文化的長篇小說,可以當作小說來閱讀,隨時翻覽、隨時中斷,不會影響閱讀效果。它的理想讀者,更在乎的應該是其中豐沛的藝術含量、繁茂的文化元素和頻密的意象安排。”盡管這部小說,我也未曾讀過,但作者精準的點評,已經(jīng)激起了我閱讀的欲望。
第四位是惠智勇。記住他是緣于他就在我身邊。惠老師幾年前曾擔任周至職教中心政教處副校長,當時也是我的領導。他愛文學,也愛寫作。曾自費出版了兩本書——一本散文集,一本詩集。而《峽谷履痕》便是他的詩集。當他好心好意將自己的這兩部嘔心之作免費贈送與我的時候,我只是隨便翻翻而已,至今都未曾讀完過。意想不到的是,國穩(wěn)社卻在《生活的歌者——惠智勇詩集<峽谷履痕>》一文中,對其詩作進行了精到的點評,還以詩集中《致愛妻》、《山村的石磨》和《山村剪影》為例,加以分析解讀,并中肯評價說“他的詩,是其生活經(jīng)驗的高度濃縮,是其生命閱歷的詩情觀照,是一些十分質樸、非常結實的文字記述。”
現(xiàn)在細細想想,惠老師其人其作,果不其然。然而讓我重新重視和認識惠老師的,卻是國穩(wěn)社的這部評論文集。
最后,他在文末除了對惠老師給予了充分肯定而外,還對其提出了切中懇請的建議:“智勇有他的使命——教書育人,有他的崗位——教育行政管理,在盡好各種社會責任的基礎上還秉持浪漫的詩心,可見他不是以此來裝點門面鬧著玩。既然有志于此,不妨沉浸古今中外詩史長廊,在經(jīng)典的浩瀚汪洋里涵詠、揣摩、賞析、取法,不斷加強藝術修養(yǎng),努力寫出更精粹、更含蓄、更富詩意的精進之作。”
難怪,國穩(wěn)社能夠成為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簽約作家。從他恰如其分的評論性文字中不難看出其高潔的人品。
一言以蔽之,讀了國穩(wěn)社的《彼岸的蘆葦》,我收益良多,簡而言之,就是要像國穩(wěn)社那樣多讀書、讀好書、善思考、勤動筆。唯有如此,才能得益于書,書為我用。
陜西西安周至縣周至職教中心高三:紀堪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