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曙光_3000字
-
+
成熟大叔
溫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蘿莉
靚麗御姐
專稿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轉眼已是公元前445年。
這是戰國的末期。為了使國家更加強大,在這個時代,各國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變法改革。齊國的鄒忌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魏國的李悝變法、趙國的公仲連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是其中最為有效的幾場,把這幾個國家推向了鼎盛的時代。
可是西方的秦國呢?貴族們驕奢淫逸,為非作歹。就連家奴們也仗勢欺人。秦國陷入了危機之中。這時,各國軍隊已經壯大了起來。可再看秦國,軍心渙散,士兵們對戰事心不在焉,花天酒地,在戰爭中節節敗退。秦國日漸式微。
魏國。
魏惠王坐龍椅上,他的頭上有幾根被酒力激發著的青筋猛烈地跳動,臉孔通紅,全身發熱。前面是一張蟠龍八仙桌,上面擺著一壺酒。旁邊坐著一個裝飾得體,衣著文雅的少女——她就是魏惠王妃了。下面一位老人,跪在龍椅的臺階下。你看那老人,頭發花白,滿臉皺紋,眼睛幾乎瞇成了兩個“一”字,留著長而花白的胡須,身上穿著青色絲綢單衣,面黃肌瘦,骨瘦如柴,一副病怏怏的樣子。這個人,就是魏國的老臣公叔痤。公叔痤吃力地說:“老臣齊奏陛下,臣推薦一人。此人名叫公孫鞅,因為他是衛國公子,所以又叫衛鞅。他是我的家臣,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魏惠王仰起頭,站了起來,摟住王妃,再回了回頭,飲盡了桌上的酒,搖搖擺擺著坐了下來,醉醺醺地說道:“公叔卿所言,寡人再三思量后,再作打算吧。”
“諾。”公叔痤掙扎著坐起來,顫巍巍地走下了天階。
魏惠王妃與魏惠王截然不同。她是個愛慕賢才的人。她看到惠王在朝堂上的表現,直到他根本沒往心里去。于是回宮后,她讓侍女們幫忙找來一套宮女的衣服,匆匆穿上,帶著自己的貼身侍女來到了城門下,拿出腰牌。通過后,直奔衛鞅家里來。
王妃伸出纖纖小手,敲了敲門。門打開了,一個年輕人走了出來。他的眉毛不淡不濃,眼睛閃閃發光,透射出溫柔的眼神。高聳的鼻梁,薄薄的嘴唇。頭發高高的綰起來,扎成一個發髻。身上披著虺邊鶴紋云錦圓領袍,腳蹬一雙黑履,神態威嚴,威不可當。他的腰間佩一把寶劍,樸素無華的劍鞘,不加紋飾的劍柄,更加彰顯他的儒雅。得體的語言,更加使他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她張開了櫻桃小口,問道:“請問公孫先生在嗎?”
“在下就是。閣下是?”
“我叫玉嫣,是魏惠王妃。今早,相國公叔痤舉薦你,可是看來大王并不想錄用你。但公叔大人的眼力不會差的。我聽說秦孝公在秦國招賢,我建議你去秦國看看。魏國不能用先生,是魏國的悲哀。”
“多謝娘娘。改日衛鞅必報此恩。”
不出所料,公叔痤死后,魏惠王不以為然,把他的話當作了耳邊風,沒有錄用衛鞅。
可這件事傳到了他的耳朵里,也傳到了鄰居的耳朵里。鄰居們都勸他趕快逃命。他卻認為魏惠王既然不聽公叔痤的建議錄用他,就肯定不會殺他。果不其然。
再說秦國,在這之前秦孝公看出國家的弊端了。他命人在大街小巷上張貼招賢榜,重金招買賢才。
公孫鞅終于決定了立刻動身,帶著李悝的《法經》來到了秦國。他揭下了一張招賢榜,來到了景監的家里。他向景監提出了變法之道。于是景監向秦孝公極力推薦衛鞅。
秦孝公端坐在大殿上,何等的威嚴氣派!他甚愛讀書,性情寬和,喜怒溢于言表;極善言辭,好與法家之集大成者為友。身長八尺有余,面如冠玉,唇若涂脂。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頭戴黑色垂簾絲質玉簪鑲金龍冕,身穿雕金五龍戲珠玄色長朝袍,腳蹬鏤花嵌珠提花八寶金履。殿外,士兵們身披重甲,手握尺兵,蓄勢待發。
“公孫鞅覲見。”
“宣!”
“諾。”
“衛鞅參見大王。”
“愛卿果然一表人才!”秦王一看,大喜。“不知愛卿可有興國之策?”
對曰:“若大王施行帝道,則可興國。要實行學上古五帝時代的‘無為而治’。天地萬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萬物的運動變化也遵循道的規律。道的最根本規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為本,那么對待事物就應該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讓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發展,使其處于符合道的自然狀態,不對它橫加干涉,不以有為去影響事物的自然進程。也只有這樣,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發展。所以在我看來,為人處事,修心煉性,都應以自然無為為本,避免有為妄作。不妄為,不隨意而為,不違道而為。這樣,秦國復興有望。”
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過了片刻,緩過神來,大怒,喝令衛士將其逐出宮殿。
衛鞅回到驛館,想了想:秦孝公看來真的生氣了。他對我的帝道和“黃老”之學不感興趣。古人留下的三種治國之策——“帝道”、“王道”、“霸道”中可以排除“帝道”了。明天我且用“王道”試著說服他,看看效果如何。
于是第二天,衛鞅一早就到了大殿外了。秦孝公又召見了他。孝公的氣已經消了,卻說道:“你這迂腐之徒,今天又要給寡人提出什么意見?”
衛鞅正色答道:“大王要興國,則需民眾配合。若施以仁義,則百姓減輕人民負擔,遵循自然規律,人們豐衣足食,雖死無憾,那就會極力擁戴您。古語有云:‘唯仁者安天下。’世事如棋局局新。仁者勝乃萬古之理。以仁博愛眾生,不可能的事就變為可能的了。就像三王時期,輕徭薄役,減少刑罰,統治者愛民親民,扶植小農經濟,減輕農民負擔所以國家興盛。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是與生俱來的,它們是‘仁、義、禮、智’四德的基礎。作為統治者,只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于掌上是件輕松易舉的事。”
秦孝公又是昏昏欲睡。片刻后,秦孝公怒發沖冠,大斥衛鞅是一個窮酸儒生,勒令衛士將其斬首。景監苦苦勸諫,才免去死罪。
回到了驛館,衛鞅明白了:秦孝公不喜歡帝道和王道,那么肯定對霸道感興趣。只要明天我獻上霸道之策,秦孝公必定錄用我。
第三天,衛鞅又一早就到了大殿外了。秦孝公一樣又召見了他。只不過這次,秦孝公更生氣了。秦孝公一拍龍座,道:“你若再無好計,寡人這次必定斬你!”
衛鞅義正言辭:“諾!今天我不講帝道和王道了。我覺得要興國應該靠霸道,即用嚴刑峻法治國。臣聽說:如果人的行為沒有思想控制,人就和野獸沒什么區別。同樣的道理:人的行為如果不受法律的控制,他就極有可能胡作非為。那么該注意些什么呢?首先,大臣們要學會勸諫。不知道要說些什么卻向皇帝進諫,那是極不明智的舉動。知道了皇帝的錯誤卻不說,那是對君主的不忠。沒有盡忠的大臣該死,說話不得體的大臣也該死。其次,君主不能太寵信大臣。大臣的地位太尊貴,就會剝奪了國君的位子。就像后宮的嬪妃如果沒有等級之分,就會亂了套;兄弟間不和睦,就會影響日后江山的穩定。再者,要注意防微杜漸。古代有這樣一句名諺:‘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就像扁鵲與蔡恒侯的故事一樣。大王要遠離那些奸佞,不可以讓他們慢慢侵蝕了大王的意志。如何禁止奸佞之事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他進行思想改造。其次是對他們的言語進行限制。最差的辦法就是看到誰在做奸佞之事就立刻去制止他。另外,還要任用賢才,衡量每個人的力所能及,然后才加以聘用。總之,要樹立起君主的絕對威嚴,防止大臣把持朝政。而樹立起君主的絕對威嚴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徹底改革舊法,提出嚴密的新法律。大王,臣有一個主張……”
秦孝公聽著聽著,一絲燦爛的微笑掛在他的嘴角上。他心里暗暗的想道:這個家伙!前幾天我還覺得他是個迂腐的儒生,沒想到他竟是一個學富五車的法學巨匠,如此博學多才、有勇有謀,日后必為我朝重臣。
衛鞅講了足足三天三夜,可是秦王一點睡意也沒有。衛鞅臨走時,秦孝公再三挽留,于是封衛鞅為左庶長。從此,衛鞅開始了變法之路。
可是因為畢竟衛鞅初來乍到,而且秦國的風氣也不是很好,更因為庶民們長久的受苦受騙,所以大家對這個新來的朝廷大員不是十分相信。怎樣讓他們相信自己呢?衛鞅琢磨道:以前朝廷大員們都是說一而二,所以人們產生對朝廷大員了猜忌。唯今之計,只有身體力行,才可以使人信服了。于是他定下了一個計策。
翌日,鬧市中忽然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鬧市周圍的居民從牗中紛紛探出頭來看:嗬!好大的排場!兩個官兵舉著“回避”、“肅靜”的牌子開道,后面是一大隊騎兵,皆是鐵甲利刃,真可謂“甲光向日金鱗開”。衛鞅跟在他們后面,騎著高頭大馬。最后面,兩個力士光著上身,露出結實的肌肉,扛著一根木柱子。到了鬧市中央,兩個力士把木樁“咚”地一聲放了下來。圍觀者都覺得很奇怪。只見衛鞅下了馬,向大家行了個禮,大喊道:“大家誰能夠把這根柱子搬到北門去,我就賞金十兩。”不料,大家都沒趣地走開了。衛鞅一問才知道在秦國官府從來沒有過這么高的獎勵,圍觀的人只當衛鞅開了個玩笑而已。衛鞅又向人群鞠了一個躬,說:“舊貴族害得秦國風氣不正,害的大家互相猜疑,衛鞅為改變舊況,定當說一不二,言出必行。”賞金就這樣從十兩漲到二十兩再到五十兩,終于,人群中有人斷喝一聲:“我來!”
應聲而出的是一個中年農民,披散著頭發,臉很瘦,身子骨看上去也不太強壯,羸弱不堪。穿著一件破舊的粗布上衣,下面是一天粗布短褲。腳上套著一雙破了好幾個洞的草鞋。腰間系著一個黑乎乎的酒葫蘆,像是從煤堆撿的。他脫下了上衣,擦了擦汗,隨手甩了一下,濃厚的灰塵,夾雜著夏天烈日炙烤下的滾滾氣浪和一股酸臭的汗味撲鼻而來,讓人聞了想吐。他把衣服綁腰間。他的皮膚是那樣黝黑,就像是一塊木炭。手掌上縱橫著辛勞的裂紋,老繭長滿了雙腳。他鼓足了一口氣,腹部一脹,一跺腳,肱二頭肌一縮,碗口粗三丈余長的大木柱愣是被他扳動了。人群中頓時爆發出吶喊聲和喝彩聲。他踉踉蹌蹌地走了幾十步,把柱子抱到了北門下。
“好!壯士!”衛鞅叫道。
“來人,取金子來。”衛鞅親自把盛有五十兩黃金的盤子遞給了這位農夫,并且拜他為百夫長。從此,衛鞅言而有信的好名聲傳遍了大秦。衛鞅為變法取得了民眾基礎。
衛鞅認為秦國的法制存在著極大的空缺。舊貴族們可以肆意地歪曲和解釋法律,維護自己的利益。百姓們不懂得怎么回事就被栽贓陷害的不計其數。所以,衛鞅準備廢除舊法,推行新法了。
話說這天,一個商人模樣的人敲開了農夫的家門,給了農夫一大筆錢,買下了他的田地和房子。可是奇怪的是,這個人既不經商也不種地,每天都上街卻不是為了買東西。更奇怪的是,自從買下了這座房子,他就幾乎沒有住在這里。他是誰?
原來,這位商人就是衛鞅。衛鞅化裝成一個商人隱居在這。他經常向周圍的居民打聽王公貴族在民間犯下的罪行。可大家卻諱莫如深、三緘其口。最后,一個大膽的人來找商鞅了。他把商鞅帶到他家去,睜大了那雙就像牛一樣的眼睛,惶恐不安地看著四周,確認安全后,關上門,才對衛鞅說:“你可千萬別告訴別人這是我說的啊!……他們做的惡事多了去了。我們家生產的布,就經常被那些大官的家奴搶去,我們也不敢報官,那些官府的人都是沆瀣一氣的,誰敢得罪他們啊……”商鞅聽了,心里不由地憤憤不平。又過了一段日子,官軍征兵來了。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只有衛鞅甘愿應征入伍。到了軍營,衛鞅向士兵們了解情況。他們都說:“大家不想打仗不是因為弟兄們不肯為國效力啊!弟兄們也有難處啊!弟兄們出生入死,奮勇殺敵,可那些所謂的將軍,卻只在大魚大肉的享受,把朝廷發給弟兄們的餉銀私自侵吞了。夏天對于我們來說倒是好一些。可到了冬天,他們把朝廷發下來的棉襖拿回家,給自家的奴仆、丫鬟穿;可我們只能穿夏天的單衣。打仗時,我們凍得直打哆嗦,許多弟兄們就這樣白白地犧牲了。戰敗了,那些將軍就借刀殺人,說我們在戰爭中退縮不前,把我當成替罪羊了。早晚我們要殺了那些狗官。”
衛鞅咬緊牙齒,一捶桌子,大怒道:“哼!這幫混蛋!!”
衛鞅了解了情況,回到了左庶長官邸。
時公元前356年,衛鞅開始了變法。在新法典中主要有如下內容:
編制戶口,加強刑罰。以五家為一組,叫“伍”;以十家為一組,叫“什”。一家犯法,其余幾家沒有舉報的話,就會同罪“連坐”。不論是卿大夫還是士大夫,都不可以犯法,因此極大地減少了犯罪率。
獎勵生產。生產多的人,全家免役;生產少的人,淪為奴隸。提高了人們的生產率。獎勵軍功。按軍功封爵。這就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使秦軍成為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承認土地私有。這條法令保護了農民自己的田地不被貴族侵占。
依軍功行田宅。按照軍功授以田地,既提高了秦軍在戰斗中的積極性,又能促進農民生產的效率。
推行縣制。把戶、邑、村連起來,成為縣。縣里的最高長官叫縣令,由國君親自任命。有了縣制,權勢有人管理,不能再驕橫一方了。
全國范圍內統一度量衡。在秦國范圍內頒布了測量長短、體積、輕重的標準原器。防止了商家短斤缺兩的現象。
這些法令極大地維護了人民的利益,為秦國的政治開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從此,秦國從危機的懸崖邊緣猛然退了回來,走向富強的道路,國力大增,使日后兼并六國的夢想成為可能。衛鞅時常著便衣,下訪民間。一發現有官吏貪贓枉法,立刻嚴懲不貸。于是,衛鞅在人民中廣為流傳,極受百姓的贊譽。同時,衛鞅得到了秦孝公的獎賞,升為大良造,封在商地,所以,衛鞅又叫商鞅。商鞅因此成為孝公身邊的寵臣。他出門的時候,儀仗隊伍車水馬龍。走在最前面的步兵舉著朱紅色的大旗,后面跟著騎兵。隊伍的正中間那輛白色車蓋的車就是商鞅的了。你且看他:面帶微笑,上著鐵青色蛟龍紋朝服,下著湘繡絲綢褲子。鞋子被朝服遮住了,看得不太清楚。腰間拴著條玉帶。玉帶上掛著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那就是威力無邊的泰阿劍。再看隊伍的末端,是一大堆的長槍兵。這樣的排場恐怕只有秦孝公才會擁有吧!
正所謂樹大招風、盛極而衰。商鞅的地位從此開始下降了。酒貴族們覺得商鞅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把他們放在眼里,而且這些法律也極大地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舊貴族們對他恨之入骨。他們不斷羅織了各種罪名誣陷、排擠商鞅。
也許是秦孝公忘了龍陽泣魚的故事吧,秦孝公慢慢地改變了對商鞅的看法。
有天,甘龍來拜見秦孝公了。這個人長著一雙淡淡的眉毛,眉毛是平的,但是在眉尾卻形成了一個鉤形。一雙三角眼中顯露出陰險和狡詐的眼神。塌鼻子,下面一張薄薄的嘴唇,蒼白而沒有血色。頭發花白,用一個紫紅色的銅箍箍在頭上。身上穿著黑色的布衣。他嚴肅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像是快要哭了的樣子;如果笑起來,那時的表情比哭還難看。只見他上前,拜了三拜,說道:“啟奏大王,商鞅最近在家里訓練軍隊,大有謀反之象。”秦孝公回憶起了商鞅說的話,于是他尋思道:商鞅說過:“君主不能太寵信大臣。大臣的地位太尊貴,就會剝奪了國君的位子。就像后宮的嬪妃如果沒有等級之分,就會亂了套;兄弟間不和睦,就會影響日后江山的穩定。”他自己說過的話,難道他自己忘了?不可能。我到底是該相信他,還是不該相信?
秦孝公站了起來,雙手交疊在背后,徘徊著,環視著四周。忽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桌上還沒批完的奏章。他一手抓起桌上的奏章,用另一只手從劍鞘里拔出劍來一削,削下兩根竹篾來。他捏住了筆架上的一支筆,提起來,行云流水地分別書寫了“有罪”和“無罪”兩個字。他閉上了眼睛,拈了一支。第一次拈了“無罪”,他想再拈一次;第二次又拈了“無罪”,他還想再拈一次。他突然停住了,在心里默默地說:“這不是自欺欺人嗎?自己明明不信任商鞅,何必這樣一次次地抓鬮呢?商鞅有沒有叛變,把他抓來問下不就明白了嗎?”
秦孝公站了起來,對甘龍說:“好吧!來人,把商鞅壓入天牢待審。”
又過了幾天,一些皂隸突然降臨在商鞅的府邸,把商鞅帶走了。商鞅被捕入天牢。可他絲毫沒有畏懼的神情。獄吏為了盡早交差,竟然用燒紅的烙鐵炙烤商鞅。一股青煙升起,向空中散去,一點一點地擴散開來。這是一種令人作嘔的焦臭味。“咦~!”只見商鞅痛苦地蹙緊眉毛,眼睛縮成一條縫了,臉上表情痛苦而豐富。他的嘴角抽搐著,緊咬住嘴唇,堅強地不讓自己叫聲出來。
“招還是不招!”獄吏們猙獰地問道。
“不招!我什么都沒做!”商鞅咬著牙答道。
“那你就慢慢享受吧!”獄吏獰笑起來。
獄吏們把商鞅倒吊起來,用皮鞭抽打著他。商鞅始終閉口不答。
甘龍聽說商鞅在天牢里,立刻趕了過去。看見了商鞅的狼狽樣,裝作同情的樣子,問道:“商君,你還好吧!怎么樣啊!”
“你這個小人!”
“我向大王參了你一本,大王震怒,你這下完了,哈哈!”
“你等著,早晚你們這些邪惡勢力都會被我鏟除的。”
“是嗎?”甘龍鄙夷地瞧了商鞅一眼,大搖大擺地走了。
商鞅買通了獄卒,向大王遞上了訴冤狀。
于是秦孝公召見了他。他說道:“臣實在冤枉。臣沒有訓練軍隊,而是訓練儀仗。臣覺得,一位大良造出門不帶儀仗,有辱國威。人家還以為我國貧窮,無錢置備儀仗呢!”
秦孝公轉怒為喜了。他對商鞅和藹地說:“愛卿,你做的對,做的好!”
商鞅又向秦孝公拜了一拜,打了個小報告:“大王,甘龍一直阻撓新法的實施,反對革新,按照新法,其罪當誅。”
秦孝公聽了,臉上的怒氣更重了。他的臉一直紅到了脖子根,臉上青筋迸起,手上經絡分明。轉而氣勢洶洶地斥責甘龍。
“甘龍,有這事嗎?!”
“微臣該死,欺君罔上,十惡不赦。”甘龍聽聞,面如土色,磕頭如搗蒜。他的心跳得厲害,血在耳朵里蕩漾著。
秦孝公喝道:“甘龍,你以后不得干預新法的實行!退下!”
“諾。”
從此之后,甘寧曉得了商鞅的厲害,再也不敢誣陷商鞅了。
秦孝公死后,以甘龍和杜摯為首的貴族們復辟了。他們更是極力地排擠他,他們又故伎重演,誣告商鞅。秦惠王最初不相信,可是越聽越像是真的。終于,秦惠王信了,認為商鞅在自己身邊簡直就是個極大的威脅,每天都得提心吊膽的。所以,秦惠王絲毫不容商鞅爭辯,下令以謀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聽聞,倉皇出逃。
濃霧籠罩著大地,一片白茫茫的。透過白茫茫的大霧,隱隱綽綽地可見點點暗綠色。少頃,云霧彌漫,擴散開來。云霧在升騰、在旋轉、在翻飛、在跳躍,時而變為一頭發怒的雄獅,時而又像一天翱翔的蛟龍。遠處躲在云后的小山,碧簪螺髻,俊俏可愛。上大體是墨綠色的,但在這一片片的墨綠中,映出點點的新綠。那是春的顏色,那是生命的顏色。嫩枝吐出了新芽,骨朵兒也綻開了花。小鳥在枝頭用清脆的嗓音吟著典雅的詩句。絢麗的金烏激揚起燦爛的光芒,輕撫著大地。小草上掛著的晶瑩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青翠的三葉草頂著的紫色的花冠,像是一串串張開的船帆。遠處,“噠噠”的馬蹄聲和“蕭吁”的馬兒的嘶鳴聲越來越近。一個衣衫襤褸的年輕人,俊俏的臉上布滿塵灰,腰間掛著空蕩蕩的破劍鞘,趴在馬上,向前飛馳而去。再前方有一家農家客店,傳來陣陣雞叫聲。他疲倦地打起精神,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向客店騎去,扣了扣虛掩的柴扉。那位農戶開了門,向商鞅索要身份證明。可是商鞅倉皇地逃出來,忘了帶憑證了。商鞅只好無奈地說:“沒有帶。你通融一下吧,先住在你這,幾天時間就走。”可那農戶不知道他就是商鞅,堅決地說:“商鞅有規定,不能讓沒有憑證的人住在家里,否則要‘連坐’的。”商鞅連忙解釋道:“在下就是商鞅,你就讓我住在這兒吧!”那位農戶以為他是個瘋子,用力把門一甩,不再搭理商鞅。商鞅悻悻地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不久,商鞅被捕,判秋后車裂。
行刑的日子終于到了。商鞅從牢里被帶了出來。只見他穿著囚徒的衣服,身上鞭痕累累,衣服又臟又破。他的花白的頭發散散地束在腦后,手腕、腳腕早已被鐐銬磨出了一個個血泡。他的眼眶青紫,眼睛像是一頭發怒的獅子,看著讓人心里發毛。頃刻,五輛刑車到齊了。只見他的頭和手腳被套上了繩索,繩索的另一端掛在那些朝不同方向的刑車上。隨著趕車人手中的扎鞭的響聲,“啊”地一聲慘叫劃破天地。商鞅就這樣受車裂而死,五馬分尸。
當生命停息的那一刻,英雄的威名將長留青史。商鞅是死了,但他的變法運動,為大秦帝國的大一統,為古代的中國成為世界一流國家,為如今中華民族的興旺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毫不過分的說,沒有了商鞅,秦國就沒有未來,中華民族就沒有希望。商鞅可謂真英雄也。正如王安石之贊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
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完)
福建省仙游縣第一中學高二: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