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敘事作文:村口文化_1200字
-
+
成熟大叔
溫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蘿莉
靚麗御姐
北方的村口是大同小異的:路旁直楞楞地挺著一根電線桿,頂上掛個大喇叭,誰家丟了貓狗雞鴨或鄉里的防役站來打預防針之類的實用新聞偶爾被播放,除此之外,它像個鳥窩似地呆著,一聲不吭。
電線桿近旁會有廢棄的石碾,半截埋在土里,半截露在上面,供人們在冬日的午后或夏日的傍晚在那里下棋、聊天、抽煙、喝茶。村口的墻上涂畫著各種臨時廣告,譬如收購玉米,加工蛋糕,定做床罩沙發罩之類,筆畫歪斜,各種簡寫字甚至錯別字常常出現,劣質的油漆很快在風雨里一層一層地脫落,呈現出一片斑駁陸離的顏色。離村口近點是麥場,亮光光的,在陽光里顯出耀眼的白,麥收秋收時熱鬧一段時間,村里反而空蕩蕩的了。人們飯在場里吃,水在場里喝,甚至晚上還要在場里留一個壯漢守夜。于是每到夜晚,各家的場里麥秸垛下都傳出鼾聲,還有守夜人隔場大聲說笑,聲音沙啞粗野,似乎說話人嗓子里含著麥芒。月光浸潤著大大小小的麥場,聽得見人聲,看不見人影。
村口是人們重要的活動場所。逢年過節,人們不約而同地把扭秧歌的地方定在村口;村里來了馬戲團,把場子設在村口,哐哐哐一敲鑼,人們就聚攏來了;村里隔幾天趕一回集,也是以村口為中心,就是平時,村外來了收棉花收辣椒的三馬車或賣炸糕的小販,也是在村口吆喝幾聲,大部分買賣就在村口做成了。村口是一個界限,出了村口,就相當于出了鄉關。雞狗們有時在街上瞎躥,到了村口就不再向前走,只在附近轉悠,那兒好像有一條無形的線。出外上學或打工的青年,背著行囊,被鄉親們送到村口,就此揮手告別,一步步走向未知的世界。當他們回來時,無論是衣錦還鄉還是行囊空空,村口總有人迎接,除了每日每夜翹首盼望的父母外還有質樸的鄉親們。游子們到了村口,無論用什么交通工具,都得從村口開始步行回來,騎自行車的下自行車,騎摩托車的下摩托車,開轎車的把轎車停在村口——丟不了,鄉親們替你看著呢!在異鄉學到那里的習俗那里的語言,但一到村口,你就得恢復那土得掉渣的方言,跟嬸子大娘們打招呼。到了村口就到了家,當你長途跋涉回來時,看到熟悉的電線桿、石碾,心里就有了歸宿。不必要走到那個狹義的家,你隨便就近走入一扇大門,都有無盡的溫暖安慰你。即使是在外喝醉了酒的漢子,也是迷登登地倒在村口睡,就沒有危險。
村口也是落后的標志。死人出殯,靈隊要在村口停一站,擺供桌,燒紙車紙馬,送靈柩歸天,孝子們定要哭得肝腸寸斷,鼻涕流到下巴以下,甚至扎掙著向棺材上撞,如哭得沒水平,就被認為是不孝;娶媳婦時,花車要在村口停一站,村里的長者提著鞭炮圍著花車轉一圈,噼啦啪啦響完了,再繼續向前走,引著新娘進入村子,標志著新娘是這個村的人了。即使新娘的娘家是本村的,還是要繞村轉一圈,再回到村口,進行這場儀式。誰養的牲口下了崽,要把包著崽的那層胎膜掛到村口的樹上風干,這樣崽子才不會夭折。村里有不少飛出去的“金鳳凰”,當他們風風光光回村時,人們擁到村口迎接。但某日二姐開著小轎車,伴著比她大十二歲的丈夫,操著一口普通話回來時,人們卻背地里搖頭、嘆息。二姐返城時,來村口送她的人寥寥無幾。
村口的泡桐一年一落葉。村口熱鬧又寧靜,似乎與外界相通,又似與外界隔絕。村口承接著一段段平實的故事,演繹著一代代人的生活。歷史在空間里沉淀,在時間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