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墻頭的鐘,時間不停轉動;看著窗外的日月,時間不短交替;看著街邊的樹木,時間輪回往復……時間是運動,是更替,是輪回,它永恒地平靜地流逝。
我的時間平行于世界的時間,但略有不同。我的人生在我的時間里鋪呈開去,平行于世界,卻也與眾不同。
我的時間在學習與生活間跳躍。做一道選擇題......
-
畢淑敏曾說,人不是慢慢,慢慢老去的,而是在一瞬間老去的。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內心就仿佛被電擊了一般,在某一個瞬間我似乎也長大了。
圣誕節,我來到了省體育館。還沒進門,我就聽到了強烈地木棒敲擊的聲音。它們是如此的狂暴,竟然使我暈厥。走進門,那個瞬間,我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所有人都手持竹......
-
如今社會上,“偶像效應”泛濫,偶像背后有趨之若鶩的追捧者,他們模仿偶像以致失去自我仍渾然不覺。
我也有過偶像,她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對手”。在學校里,無論大測驗,班干部競選,她都是佼佼者,她從小被鮮花與掌聲包圍著。我在她旁邊猶如天鵝旁邊的丑小鴨
,......
-
時間是虛無的,看不見也摸不著。時間是實在的,一分一秒都堆砌著我們的未來!
時間人人都有,這是上天賜予我們每一個人平凡而珍貴的禮物。然而每個人擁有的時間又是各不相同的。無論是它的長短還是價值,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正值年少的我,總感嘆歲月如梭,時光飛逝,卻又不知不覺中讓寶貴......
-
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帕斯卡爾如是說。
正如周國平《時間》中論道,我們站在時間與空間的交匯點上,我們徘徊于永恒與瞬間的交軌處。時間是這樣一個永遠無法觸摸的抽象,卻又這樣真實地存在,一如哲學中所提到的“我們都是矛盾的結合體”。
瞬間無法停留,......
-
懂得,所以相信;相信,所以堅持;堅持,所以自主。成功不在于復制,也沒有絕對的范本,只有認清自己,自主“我的時間”,才能成就你獨一無二的孤本。
總記得周末的校門口,總是停滿了大小不同的車輛。總有眼神疲憊的學生,一出校門便被急切等待的家長摟進懷中,護著他在擁擠的......
-
臺灣著名女作家劉繼榮的女兒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只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可是,為別人喝彩固然重要,親自參與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種圓滿。
倘若人人都在路邊鼓掌,那么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將有鼓掌,那么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將有誰在奔跑,將有誰來開辟一條新道,將有誰來為后來人樹一個航標,開......
-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靜好無常的土地上,帶著金砂般渺小而閃光的品質,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引子
風無償助力,鷹得以搏擊長空;土慷慨匯實,花得以紛繁絕艷;星默然成伍,銀河得以廣邈非常……這世上總有這那么兩種角色:一方是聚光燈與榮譽追隨的領跑者,一方是倨......
-
曾做到這樣的題目:“孔子強調‘矜而不爭’是否有違現代的競爭觀?”我思忖了一會兒,只覺得這是老人家留下的現時代的大智慧。
同沐在一片日輝下,同枕一樣的星河入夢,而人的本能卻不斷地告訴自己:要比別人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優勢,才有更燦爛的早晨,更香甜的夜晚。
于是我們充實自己以知識,......
-
誰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呢?若放在房地產行業來看,似乎沒有誰甘愿如此。因為,大家都想做那個被鼓掌、被關注的英雄。
上市,是眾多房地產企業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上市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意味著財富增加,同時也意味著頭上的光環在增加。
拿地建房,若無大海必有名山,若無景觀必有地段,總而......
-
我自愛北國那烈烈狂風,揭起歷史的塵埃,傲骨錚錚;我自愛那萬綠叢中一蕊殷紅,一枝獨秀,留萬世之芳。只是更愛如水的江南,淡靜的溪流浣出的香雅女子,梆梆的搖櫓小調中,婉轉的細潤歌喉。
總說在奔騰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萬物不由得向更遠處拼搏、追求。誠然,生命于世人而言,是一場不可遏制......
-
當暮靄沉沉之時,我們被勸說要相信楚天遼闊;當草長鶯飛之時,我們被勸說要防備前方蜀道之難;當我們成長到每一個階段時,我們都被提醒著完成不合時宜的任務。于是,童真就如那風鈴,漸行漸遠,消逝不見。
“孩子從賣氣球的人手中牽走一個心愿”,多么可愛而美好的詩句,甚至可......
-
社會總是會慷慨地給予孩童一份特別的關愛,這關愛中又無疑雜著些許歆羨: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嫗,甚至比起我們,他們有明亮的眼,有光潔的皮膚,更有純粹的心靈。單純、柔軟、好奇并敬畏著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其珍貴亦在此。
然而這關愛、這歆羨恰恰暴露了我們的尷尬與不堪:我們的心,我們的千回百......
-
靈魂涌向未知的星球,棲身于軀殼之中,破啼聲劃破天際,人們給了他第一聲動人的呼喚:“孩子。”
時間的靜流緩緩游走,只有孩子的時間永恒,他們的靈魂動蕩,不愿寄居于狹隘的皮囊,使總是有著非分的幻想和浪漫情懷,目光如炬看向地平線上的曙光,熱情洋溢,真實不摻和半點虛假。
但不知何時開始......
-
總以為滿地的荷花不再綻放,總以為漂泊的白云找不到家,那澄澈的嬰孩的瞳孔里,裝不下太多太多的世界。那散發著乳香和麥香的童謠已隨風逝去,惟有清淺的童年清淺地映在湖面上,清淺地照出我初放時安詳的模樣。
孩提王國的童話光環不知何時被擲落在地,安徒生的天國花園大概早已沉入冰穹。我想走入那密集......
-
童真猶如山上的清泉,那么的清澈,那么的純凈。
童真猶如早晨的空氣,那么的清爽,那么的天然。
而如今童真漸漸消失,在孩子們的身上永遠都少了曾今所擁有的那一片最為真摯純潔的天真。而多的是一些呆板和本不該有的“成熟”。
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平板......
-
人生總是在光陰的流逝中慢慢走過,留下的或開心,或無奈的,都是滿滿的回憶。小時候常常希望快點長大,好像長大后的世界對自己有太多的魅力。殊不知,我們在成長中卻迷失了自己,讓自己沉淪。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有限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一切并推動著進步,想象是知識進化的源......
-
走了一趟,兜兜轉轉.你果真是像海鷗一樣地飛掉了,去尋找一個你能容下的島嶼.童年那么快得以肉眼看不見的速度迅速的枯萎了.從小,在我們迷藏游戲間,你就開始說起你的夢想,你說總有一天你要離開這里,讓所有人對你刮目相看.你的眼睛直視著前方,像是在遠望著一片煙霧朦朧的海洋.
小小的身影奔跑在......
-
“呵!”看著鏡中得自己,不由得笑出了聲音。頭發被梳成了馬尾,留著齊劉海,架著一副邊框眼睛,穿著簡單的白色T恤,藍色牛仔褲,踏著板鞋。這就是現在的我!
拿出孩提時所拍的照片,與現在相比,“哇!”連自己都會感慨怎么變化這么大。我拿著我剛出生時的照片,問媽媽:&l......
-
在生命的長河中,無論你是什么年齡,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每個人心里都藏著一份或多或少的童真,那份童真或許是滿滿的甜蜜,或許是歡樂中略帶苦澀,但無論怎樣,無論何時何地,那都是我們一生中最難忘,最值得留戀的時光。
有人說小孩子的想法是直線的,不會轉彎,他對一件事物只有對或者錯的判斷,他不......
-
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孩子。
每個人出生就保有了一顆童心,就像人們說得,孩子的世界是最簡單、最多彩的,因為在孩子們的心里沒有太多的雜念和世俗的煩擾。他們一定是活在世界上最開心的,他們用那顆一塵不染的童心去仰望塵世。但隨著慢慢地成長,那顆青澀的心靈變得成熟了,原本簡單的事物也漸漸復雜了......
-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變成了路;而這世上本也沒有門,縱橫的阡陌多了,也就出現了門。世間萬千道路分分合合,亦有萬千門戶隔絕兩地。人在世間行,行于路,歌于途,入于門。
門是終結,每一段的路途都有自己的終點。經過那扇門,便是合上了一段路、一段情,便又是一段往事成空,那是一個或圓或缺......
-
看到這個題,我有一種莫名的近乎落淚的感動。
禁錮已久的已逝的和我憧憬著的閃著光的日子不知從哪里涌出來,讓我既熟悉又陌生,既欣喜又不知所措。
早晨起床,對爸爸媽媽感慨一句:“這么著,我就要高考了。”他們都笑了。
三年一瞬,曾經認為漫長的高考路已到盡......
-
喜歡一卷詩書在手,或品讀“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的慵懶與情思,一抹淺淡的遠山黛,畫出女子的婉麗;或感受太史公筆下暗潮涌動的政權爭奪,爾虞我詐,險象環生;或帶著一顆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體味異域風情。正如古人所言,“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不錯的,在文章中確實能感......
-
以前聽說過字如其人的說法,說通過一個人的字跡便可大致看出這人的性格品質,后來又聽到文如其人的這一說法,即文品大可等同于人品,一個人若書讀得多,文章寫得好,其做人的標準也會在無形中得以提高。所謂文如其人,大概就是說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便會把你所想的東西通過文字表達出來。
說起文如其人,......
-
古語云:“易有三訓,一訓簡易,二訓變易,三訓不易”,“易與天地準”,之于常識,不也是如此嗎?我們生活在常識中,“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我們不假思索地運用它們,是為簡易;同一事物不同時刻有不同的表現,變化無窮,是為變易;常識由生活而來,經......
-
現代刑偵理論中總有憑筆跡辨人一說,因為一個人再怎么隱藏、偽裝,流在骨中的血脈是不變的,而筆跡如是,文章亦如此,于書山稗海中沉潛含玩,鉤沉覺隱,一旦發而為文,縱有千萬般隱匿修飾,字里行間總是風流個性,不可抑勒。
普魯斯特早年時發表過一些小說與評論,縱然與舉世聞名《追憶》一文相差頗多,......
-
唐有劉白墮脫俗隱于市,善釀酒,飲之香美,經月不醒。游俠語曰:“不畏張弓拔刀,但懼白墮春醪。”一杯春醪,寄著他一生的志趣,一生之作,亦攜著你品性高低。
馮驥才曾道:“植物死了,將生命留在種子里;作家死了,將生命留在作品里。”“言為心聲”......
-
古人云: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作者的性格特質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溶解在個人作品之中,性格褊急則為文局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固然“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文品與文章有背離的可能,然也有邊角可見其為人。
內在人品、精神形象與外化表現息息相關,即便達不......
-
古人云:“文如其人。”不錯,閱讀時總有此種體驗:朗讀唐詩宋詞,體會到李白的狂放、杜甫的憂國憂民;品讀近現代文學作品,仿佛看見海子的不羈,林徽因的柔中帶剛……文章與作者本人總是相似的,好像父母與孩子,血脈思維息息相通。
但,總有例外。
金人元好問就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