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全国2卷高考满分: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黑龙江)_1200字》 <p> <br /> <br /> 一、2006全国卷Ⅱ(黑龙江、吉林、广西等地区)高考作文题<br /> <br />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br /> <br />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br /> <br /> 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之3。7%,2003年已经有18。3%。<br /> <br /> 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br /> <br /> 二、满分作文<br /> <br />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br /> <br />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我的思绪穿行在书林瀚海间&hellip;&hellip;<br /> <br /> 韩驹&mdash;&mdash;唯书有真乐<br /> <br /> 韩驹,宋朝着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ldquo;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rdquo;诗的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的对比,说明真乐唯有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慢慢地体会&ldquo;意味久犹在&rdquo;的真乐吧。<br /> <br /> 宋濂&mdash;&mdash;借阅抄书<br /> <br /> 宋濂,明朝着名的学者。小时候家境贫寒无钱买书,酷爱读书的他就到处向别人借书,回来后自己常常把书抄在纸上,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坚持这样做。据说,即使砚台里的水已结成冰,手指都冻僵了,他还是忘我地抄写不停。这种刻苦执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br /> <br /> 鲁迅&mdash;&mdash;读书排遣<br /> <br /> 鲁迅自日本留学归国后,曾长久陷入精神的苦闷之中,于是用读书来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书,读佛经,慢慢地,使自己学识逐渐丰厚起来,成为了&ldquo;新文化运动的主将&rdquo;。<br /> <br /> 华罗庚&mdash;&mdash;读书就猜<br /> <br /> 华罗庚,我国着名的数学家。他读书有一个习惯:当他拿到一本书时,并不马上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当书中的意思与自己的猜想一致时就不再读这本书了。这样读书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br /> <br /> 列宁&mdash;&mdash;批注读书<br /> <br />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酷爱读书,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语、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ldquo;不动笔墨不读书&rdquo;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br /> <br /> 恩格斯&mdash;&mdash;重视原着<br /> <br /> 恩格斯认为读书应该读原着,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进而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读原着的方法是探究理论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br /> <br /> 名人与读书,读书与名人,这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名人的读书方法或读书感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多读书,多体味名人的读书经历或睿语,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人格品位。让我们走进历史,穿越用书构筑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们汲取养料的不竭之源!<br /> <br /> [名师点评]<br /> <br /> 文章是一篇有关名人读书方法的介绍,有很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本文具有以下特色:一、立意深刻,选材精当。文章以&ldquo;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rdquo;为中心,通过对各类名人读书方法的叙述,意在揭示我们需要这样的读书方法,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二、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本文虽然是对古今名人读书的一种介绍,但结构并不松散,文章始终以&ldquo;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rdquo;为行文线索,使得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三、布局精巧,富有创意。文章的每一段(除了开头与结尾外)都有一个小标题,形式新颖;而且作者对每一段名人的读书都有一点感怀。</p> 网站名称:九猫作文网 文章来源:https://www.9mcr.com/gaokaozuowen/82757.html